【质量管理SPC】质量管理SPC的原理及其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质量管理SPC
怎样在不合格品还未生产出来就进行预警,从而采取措施,把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发现并解决。这是上个世纪初由休哈特博士提出并加以应用,这就是质量管理SPC。质量管理SPC主要用控制图的方法对过程的稳定与否进行实时监控,进而逐步取代对产品的检查。
质量管理SPC的原理
对于能用计量型数据度量的特性值,无论是单边公差还是双边公差,当测量或估计次数足够多时,其分布一般是以平均值为中心呈正态分布。对于正态分布,无论其均值和标准差是多少,一般有99.73%的测量值会落在均值加减正负3倍标准差的范围。也可以说,如果一个过程是稳定的,某一次的测量值落在均值加减正负3倍标准差的范围之外的概率仅有1—99.73%=0.27%,这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而依据概率论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因此,如果在抽样中的质量特性值落在了均值加减正负3倍标准差之外,则可推断有可能是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发生了异常波动造成的,这时虽然不合格可能并未发生,我们依然要去解决这种可能要发生的问题,从而起到防患未然的效果。
质量管理SPC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
在中国制造业,顾客关注的各种质量特性值均可考虑用质量管理SPC的方法,尤其对于产量大,全检困难时,可考虑用质量管理SPC来进行控制。
用SPC来进行控制时,制造型企业会引进一个概念叫CPK来度量自己某一过程满足顾客的能力。CPK越大表明自己某一过程越稳定,能力越充分。通过SPC这一桥梁,企业会很清晰自己对某一过程的控制当前是什么水平,原因是什么,努力方向是什么,怎样去达到,世界一流是什么样,从而能更清晰当前应该做什么。
综上所述,SPC质量管理是这个时代赋予中国制造业的产物,因为只有质量管理SPC工具才能帮助中国制造业顺利完成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