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控制管理】品质控制管理发展历程

关键词:品质控制管理

导语:品质控制、质量管理是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经常采取的改进生产措施。了解品质控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品质控制,即:QUALITY CONTROL。简称QC。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并没有随着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而享誉全球。但是国人的质量意识是在不断发展并增强的。学习并了解品质控制管理发展历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一、20世纪80年代的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从一般含义转向具体内容,标志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8年5月发布的《企业准则公告第55号》中,用“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公告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下列三个因素组成:

1、控制环境。这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与程序的效率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及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等。

2.会计制度。这是指为认定、分析、归类、记录、编报各项经济业务,明确资产与负债的经管责任而规定的各项方法,包括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营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和适当的分类等。

3.控制程序。这指企业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如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适当授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等。

二、成熟阶段的控制理论

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又进行增补,简称《内部控制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这份报告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报告包含大量关键概念,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和各级管理层计划、实施和监察的不间断的一系列活动。因此,内部控制是一个程序,而非结构。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和各级管理层计划、实施和监察的不间断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不仅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与合规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益和效率。

COSO内部控制框架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察等。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对待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态度及采取的行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能说明企业道德观和文化,为内控其他方面提供运作框架。包括管理哲学与风格、决策方式、授权方式、组织和培养员工方式及董事会对执行内控的决心等。(实务中,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执行的决心和支持直接决定着具体内部控制推行是否会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和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包括与监管和运营环境不断变化有关的风险),以此来确定如何降低和管理此类风险的依据。风险评估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风险;前者管理层考虑如何控制和降低风险;后者考虑是否承受或退出以规避风险。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能确保管理层的决策与指示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控制活动,包括组织控制、职责划分、考核、实物控制、授权审批、会计核算、人员控制、监督与管理。

4、信息与沟通。企业必须搜集信息并有效传达。管理者制定恰当决策需要内部信息也需要外部信息。要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并实现良好的沟通。

5、监察。监察是指持续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及表现情况的程序。内部控制必须进行监察以把缺陷及时的反映并加以控制。内部审计部门是主要的监察人。

品质控制管理发展历程,体现的不仅是伴随着生产力进步,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还有人们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了解此发展,更有助于坚定进行质量管理的决心,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