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用精益生产理念打造质量管理应注意哪些事项
关键词:质量管理
导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用精益生产理念打造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误区,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就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讲,精益生产管理是从产品开始设计时就把质量问题考虑进去,确保每一个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惟一正确的方式生产和安装,这就是用精益生产理念打造质量管理的根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用精益生产理念打造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误区,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呢?
注意事项一,避免盲目追求一个流生产
什么是一个流生产?一个流生产就是各工序只有一个工件在流动,使工序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过程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流动状态,是一种工序间在制品向零挑战的生产管理方式。通过追求“一个流”,使各种问题、浪费和矛盾明显化,迫使人们主动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同时达到在制品存量少,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的目的。但是一个流生产有明显的前提或者限制。首先生产线需按产品对象原则布置,并最好形成U型布局,很多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将使一个流生产效率大打折扣。其次,一个流生产需按节拍进行,如果某种设备生产节拍过长,需增加相对应数量的设备,这在产能剩余的时期,其实是增加了资金成本;再次,如果某类产品,尤其是小型配件类的产品,批次产量大,不论是人工操作,还是设备操作都会因为更换工装时间的占用,反而降低了效率;最后,即使真正实现了一个流的运行,很多员工会因为一个流的持续作业,而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人性化的质量管理更倾向于给操作者一定的等待和思考调节的时间。
注意事项二,避免盲目追求零库存
零库存质量管理概念不是指以仓库储存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零库存质量管理往往是在理论上的合理概念,多数情况下,其成为主机厂商借以延缓供应商回款周期的理由。笔者认为,当企业在考虑实施零库存管理时,必要的前提是保证生产物料及时供应到生产线,而且供应商也能及时了解主机商的物料消耗状态以便于及时供货。虽然当前的ERP管理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但物料的准备、物流、检验还是需要时间的,这是生产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和价值链前端的客户对接,实现准确的订单计划管理。当企业营销部门有了很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及相对准确的市场预测的前提下,一定量的库存储备反而优于零库存管理,因为市场的先行者会掌握市场井喷的先机,尤其是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注意事项三,避免全面铺开却流于形式的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体系实际是由车间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现场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多种管理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很多企业在推行精益化管理时,往往会选择全面铺开的策略。但实施精益生产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几场“会议”,或多少次培训就能达到的。没有几年的坚持推进,没有突出重点的各环节击破,企业几乎很难形成可规范化的精益质量管理平台。企业必须通过经久的现场管理来改变员工习惯化的不正确的意识和行为,进而推进生产制造的平衡性;企业还需要利用人机工程分析、动作经济性分析等模型和方法优化瓶颈单元作业,进而延展到厂内外物流管理优化;再有ERP的上线要与物料流转系统形成匹配,并且在与供应链对接中避免形成竖井效应,这所有的精益生产管理都需要全面铺开的基础上,用时间去逐一打磨的。
注意事项四,避免忽视以人为本的精益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体系建设遵循:意识改变、环境标准化、行为标准化、绩效结果达成、员工意识提升的上升逻辑。很多企业在其精益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不清楚先后顺序,无法步步为营,甚至使员工丧失信心。精益生产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班组团队建设,其实质是打造能实现自主管理、不断追求精益的班组管理团队。精益生产也强调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未来发展的原动力。与之相配套的应该是让员工感到精益管理所提升的公司效益,同时与员工自身的绩效激励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就实现了所谓“人机合一”的终极目标。所以精益生产企业里员工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利,体现了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的精神,并且企业人事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从这个意义理解,精益生产更应该被定义成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它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渗透在生产的每个环节中。
在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的今天,用精益生产理念打造质量管理无疑是制造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将质量管理作为重点的工作进行部署。因此,注意上述四点误区,或许对企业来说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