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信用】企业质量信用应该如何监管?

关键词:企业质量信用

导语:企业质量信用既是企业道德取向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我国曾明确发文指出: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企业质量信用的监管模式。

企业质量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向用户做出质量承诺的能力,以及兑现质量承诺的程度。企业质量信用既是企业道德取向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我国曾明确发文指出: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企业质量信用的监管模式。

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是以建立质量诚信体系为基础,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核心,以建立社会化协同监管机制为手段,形成的“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一地失信、地地受制”的质量监管机制。

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为什么能够监管企业质量信用?

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的理论基础

信用监管并非新生事物,通过多年研究已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信息化理论方面,信息作为重要的监管资源,与其他监管资源(如人、财、物等)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通过有效收集、分析、利用信息数据,能够节约其他物质性监管资源,提高政府部门配置监管资源的能力。在经济学理论方面,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显示,在企业单一的交易行为中,个体的理性无法推导出集体理性,选择“失信”始终是其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战略。因此,通过加强信用监管,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和守信行为的奖励,强化信息传播与共享,把单一交易变为重复交易,由此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可以最终保证守信成为博弈均衡。

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的实践检验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美国、法国、德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金融行业开展了企业信用评估工作。2000年以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监管机制进行了改革,推进了信用监管机制的研究和应用。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意见》,逐步在食品生产、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许可证等领域探索推行质量信用监管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为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的优势是什么?

一是有助于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实践证明,产品由企业设计、生产、加工和制作,企业是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就是要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综合企业质量承诺和质量能力的各个要素,推动企业树立诚信意识,打造质量诚信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二是有助于解决行政监管力量不足矛盾。当前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质量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已不单纯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问题,而是个别企业缺乏起码的质量诚信和社会责任,违背社会公德。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就是要将质量诚信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监管方式中,通过有效地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统筹协调监管资源,科学实施差别化监管,由此减轻行政监管压力,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有助于形成全社会质量监管合力。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信用信息的发布机制,推动质量信用信息的社会公开和资源共享,打破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就是要通过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质检与工信、税务、工商、金融等其相关部门,以及行业组织之间的质量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由此构建“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共管格局。

企业质量信用监管模式是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重要方式,质量信用监管模式的建设与执行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对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监管工作的一项全新的挑战,质量信用建设为质监部门今后的职能作了明确的定位,就是要建立质量信用公示体系、失信惩戒体系和质量信用评价体系。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