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改进,从提高SPC软件应用的实时性开始
关键词:SPC软件,过程改进,统计过程控制
SPC即“统计过程控制”,简单而言,就是用统计方法对过程进行监控。通过SPC方法对制造过程进行管控,让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当前运行的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一旦过程发生异常,SPC软件能及时发出报警;没有异常事件发生时,系统同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预测未来的生产和质量状况。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先预防,而不再依赖传统的事后检查。SPC方法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质量不断改进。
从质量业务的角度看,SPC 是一个闭环改进过程:收集数据、分析判稳、预防性监控、异常事件调查、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持续保持过程稳定状态。其中,“预防性监控、异常事件调查、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是闭环的关键,缺少这三步,企业SPC应用只能停留在事后绘图报告层面,即使报告绘制得很漂亮,但对实际过程改进贡献不大。
事实上,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企业SPC应用也仅停留在事后报告状态。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有点不可思议。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在选择SPC 软件工具时,受传统思维惯性影响没有重视SPC软件的实时性。传统思维惯性认为“统计”是SPC核心,故而选择SPC软件工具时重点放在控制图、统计指标的实现上。正因如此,方便获取的桌面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虽然Excel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计分析软件)成为了大多数企业SPC应用的首选。基于这种桌面统计分析软件的SPC应用标准模式是:收集一段时间数据,导入桌面统计分析软件,绘制图形,生成Cp、Cpk等指数。这种模式注定只是事后报告,即使图形有报警提示,调查事件原因和采取措施几乎无法实现,因为报警点往往发生在多日之前。所以,要实现SPC预警及改善,必须提高SPC实时性。
提高SPC系统的实时性,应该考虑两个方面:
1.数据是否被按时采集
2.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得到及时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当前工业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很好实现以上两点。
工业自动化技术,几乎能够自动、实时获取到企业想要的关键生产数据。不同于桌面统计分析软件,实时SPC系统应具有多种数据获取接口(如:COM、OPC、数据库等),能够实时获取、组织数据。即便由于某些原因,数据通过人工获取,也可以将SPC软件布置在数据产生的地方由工作人员及时录入系统,从而提高数据获取和数据整理的实时性。
提高数据获取和整理的实时性,只是第一步。能够及时分析,发现过程改进“信号”,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对于质量管理才是更高效、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改进和管控途径。 因此,提高SPC实时性还应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适当的区域能够及时获取到过程“信号”,及时分析、决策并及时采取措施。
幸运的是,如今企业的IT架构能够轻松实现SPC终端的多点布局,包括桌面统计分析软件触及不到的现场区域,以便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问题发现、跟踪、处理及反馈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即便企业仍处于人工的数据采集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自动、即时的描点绘图、图表分析、及时通知相关人员,SPC的实时性就已经得到高度的体现,发挥重大价值。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选择实时SPC系统提高SPC分析监控的实时性,使SPC分析方法走出办公室,部署在它应该在的区域,让应该使用的人及时、高效的分析应用它,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基于SPC的过程改进闭环体系。
工业大数据环境下的生产过程改进,就从提高SPC应用的实时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