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战略是什么,该如何制定?有眼光的质量经理人必读!

关键词:质量,质量战略,质量经理人

 

每到岁末年终,不少质量经理人,特别是质量总监们,都在做公司的质量规划或者是质量战略?那么何为质量战略?每一家公司都需要有自己的质量战略吗?你报告里面所谓的“质量战略”称得上是合格的质量战略吗?

带着这些问询与疑惑,T&D 质量变革突破顾问团队分享一些协助客户成功实施质量战略的一些独立见解与管理主张,抛砖引玉。

1、质量战略:需要做“好产品”,更需要“做好”产品

业务经理往往抱怨自家的产品竞争不过人家,要不价钱高,要不就是质量不够对手好,言外之意也有那么一点,不是我销售无能,是自己的产品不给力?

制造运营环节也有怨言,“他们业务接的订单往往是高标准,低价钱,很难做”

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公司很常见,互相抱怨,各说各话;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多不信任,比如:业务担心质量做不好影响交期,就有意识的多留在buff, 导致本就紧张的货期更加忙中出错;制造环节本该清晰告知业务哪些产品真正擅长的,哪些产品是可以做好的,也藏着掖着。

上述的场景,往往割裂了整体,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最终形不成战斗力,无法支撑质量战略的成功实施,最终公司埋单。

而正确的做法是:一旦明确了质量战略是组织的经营策略智慧之选与致胜之道,组织的经营理念与意志要高度共识,组织相应的资源与能力要高度倾斜并匹配起来。

比如:用什么样的人才主导质量体系?关键质量岗位的人员在董监高,经营班子里面的话语权如何?从事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的人员薪酬待遇与赋能计划是是什么?该如何授权让一线质量人员真正的履责?

否则,质量战略无法落地。

2、质量战略:并不是每家企业的必选项

产品是企业与客户,用户发生关联的载体,如何让你的产品力更加锐化,外部“叫好又叫座”,内部“多快好省”,从而构建并积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需要找对产品,与同行普遍水平,对手,与行业标杆对标。

日趋同质化的产品,同样的价钱,质量比对手更优;同样的质量,成本更具有优势。质量与成本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学问在于可变的质量损失如何管控。

质量战略主力产品销售与体系保障计划表

而产品客户投诉往往是机会,很多企业却疲于应付,没有真正重视客户的反馈,投诉以及心声;为何客户投诉,客户的”痛点"是什么?搞不清楚,还动不动以这个客户很挑剔,很刁钻为由拒绝改善。但忘记了要求高的客户往往是好的老师,有追求的企业不要自毁前途。

有些企业选择创新取胜,有些选择成本取胜,有些选择速度致胜,有些选择运营效率取胜,每一家企业的生存之道不一样,因此取舍之道不一样。

质量战略并不是所有企业感觉到别家都这么讲,专家也这么说,我就非制定所谓的“质量战略”,而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致胜策略选择。

3、定义为先何为质量战略?

质量战略不是平庸的如何降低投诉,降低内部损失的策略,而是将质量特性成功的内化于形,外塑于身,高度取悦用户的旅程,从而摆脱同质化竞争的策略。是一家公司如何通过质量赢得市场优势的一系列策略,是由市场洞察,产品聚焦,体系规划,运营确保,质量大数据回溯与改进机制等一系列模块有机组合而成。

如何定义质量战略

是组织能力通过质量特性与体验构建的产品力优势与市场竞争力,品牌是其质量溢价的形式,一旦形成在用户,消费者心理的心智定位,将具有排他性,“我就喜欢xx。"

不仅仅适用于消费品,工业品类同样适合。当下的制造业,要具备服务业的用户体验思维;而当下的服务业,同样要具有制造业的DNA。

4、质量战略的误区:走出误区,才能成功实施质量战略

质量战略不是每家企业都必须有的,但对于做终端品牌的企业是天然的标配;成功实施质量战略的企业,不管有没有对外宣称,但总能能找到以下共性:

质量战略的误区

质量战略的误区

质量战略不是喊喊口号,启动一个质量高层会议,念念经,请老师上上课而已,而是看你对违反质量价值观的容忍度?对带着缺陷流向量产,带着问题流向下工序,带着问题流出市场的容忍度?看你到底在用什么样质素的管理者做质量操盘手?看你对做质量检验,测试,体系,内审等人员的岗位做何种岗位薪酬定位,做何种激励机制与晋升机制?......

想当年,哈佛大学PIMS团队曾经认真研究了日本企业是如何通过“追随、超越与引领”的竞争策略战胜美国公司的。尤其是日本汽车业对美国汽车业如何再次上演“珍珠港事件”的经典案例,让美国企业恍然大悟,但已积重难返,回天乏力。

PIMS的结论非常直白,一针见血:当底特律还在致力于内部的一致性质量的时候,日本汽车早已经开始在抓客户的感知质量了。只可惜许多企业并未理解。

简而言之,质量战略服务于经营质量,是一家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选择与智慧。质量一旦在组织中成为质量战略的定位,需要重构质量体系架构,重组质量管理团队,明确清晰的质量方针与目标指标体系,并配套一系列岗位价值,绩效激励与用人机制等措施才可以成功实施。

质量战略,是长期主义的坚守,需要一家公司持续3-5年的持续去提升,并且要定期进行系列产品质量竞争力校准,并在内部不断的进行战略共创,找到突破口与切入点。对于做品牌的企业,是明智的投资,不仅仅摆脱同质化价格战的区域,降低质量损失;而是会带来价值高度溢价的丰厚利润与意想不到的商业机会。

而此时的产品,将成为你企业最好的形象大使与代言人。好的产品,会说话;而不好的产品,也会说话,差别在为你讲什么话!

 

来源 |  华德第四方诊断与变革改进服务

撰文 |  白华永 T&D 首席质量变革顾问

文审 |  T&D 变革改进合伙人委员会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