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制造业质量变革

关键词: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

导语:“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好坏取决于制造商的质量习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开始寻求6西格玛和其他质量手段应对潜在风险。

“饮水思源。”

这句中国谚语让我们不禁想到水源、水和饮水人之间的关系。水源的一点点异常都会影响到水的品质,如果品质好,能够解渴;如果不好,就只能寻找其他水源。同样,“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好坏取决于制造商的质量习惯,而这些习惯最终影响到其全球范围的客户。

中国制造给人的一贯印象是: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成本和灵活性方面优势明显、质量上难免有些打折扣。不过今天,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也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其制造业质量水平出现多元化特征,既有非常低端的廉价产品,也不乏过硬的高端产品。过去,产品需求旺盛,因此质量方面让步接受的情况非常普遍;而现在,如果无法满足终端消费者和关联企业的质量预期,其负面影响往往波及整个制造界。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谈质量不再奢侈。

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经济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年平均增速高达9.9%。具体到制造领域,显然也是充分享受到了经济高速繁荣带来的各种发展机会。由于环境、劳动力和制度方面的约束较之其他国家相对较小、成本较低,中国制造业遇到了极佳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场需求减弱而竞争加剧,制造企业将更难以靠量取得价格优势。2010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10.4%的GDP增长;2011年,这一数字降为9.2%。2012年,中国政府将增长目标设为7.5%,并且第一次表示经济增速将放缓。

世界银行及中国政府智囊团最近联合推出了一份名为《中国2030》(China 2030)的报告,其中展望的前景更是出人意料。报告指出,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正面临快速下行的危险。

《中国2030》是一份倍受中国下一届政府关注的有影响力的经济报告,它详细阐述了中国改革的大量细节,并针对中国在30年成功发展之后,未来发展中将面临的挑战提出路线图。

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企业和人民正在意识到质量对于打造全球形象的重要性,并逐步对制造业未来发展作出积极调整。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CQE(注册质量工程师)培训和认证工作,而以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为蓝本的国家级最高质量奖“全国质量奖”,迄今为止在中国已举办十年。另外,中国政府在推进六西格玛方法、质量振兴纲要、质量立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中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孙静教授长期教授质量和管理相关课程,她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亲眼见证了这些年中国社会各层面对质量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她表示:“20年前,大部分企业对质量基本没什么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企业来说,无论其产品质量好不好,基本都能销售一空。市场需求相当旺盛。而现在,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质量,并认识到质量对企业成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的很多企业在全球质量布局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中国企业逐步苏醒的质量意识。例如,崔克(Trek)自行车集团在中国选择了同崔克具有质量共识、愿意努力实现“智慧生产”的制造企业作为其特殊部件的供应商。

“我们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会从战略的高度,考察其核心竞争力以及持续供应最高品质、最佳性能产品的能力。”崔克集团首席质量工程师史蒂芬•安德森(Stephen Anderson)表示。

麦当劳在中国也不断强化其对质量的重视。夏季奥运会期间,麦当劳将充分利用海量中国观众这一市场优势,通过广告投放强化其“中国最佳品质快餐”品牌的形象。“我们的目标不在于在中国开设最多数量的门店,而在于打造最优秀的品质。”麦当劳中国公司高级主管Kenneth Chan日前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采访中如是说。

通过技术协同推动变革

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方式同其他国家的同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大力投资扩充其通信管道,成功打造了全新的3G网络,覆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一投资的成果使得制造企业通过因特网同其供应商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成为可能,并变为现实。

由于打开了即时协同的通路,崔克集团实现了基于因特网的与中国合作伙伴之间的实时交互,从而大大提高了与供应商之间进行互动的效率。目前,崔克集团总部与其在中国的7家战略合作伙伴正在随时随地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关键质量特性的数据的跟踪共享。

因此,崔克集团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滑铁卢的公司总部质量团队得以在供应商发货之前,随时分析和评估其供应商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表现。一旦生产出现偏离规格要求的情况,供应商和客户都将收到实时的报警,因此能在第一时间共同采取应对措施。由于形成了实时的协同反应机制,制造环境变得更为精简,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等到成品发到库房,发现问题就只能跨越半个地球将不良品退回到供应商的工厂。

“我们在中国的供应商已经意识到过程控制技术和数据分析对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意义,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安德森说,“由于同亚洲的供应商建立起了这样的沟通平台,我们能够通过高效率地协同合作,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基于协同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案保证质量实时受控

通过这样的质量解决方案,崔克得以实现供应链的全局可视化管控,而且能轻松实现不同生产线、不同班次、不同工厂之间的过程能力比对。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崔克的工程师即可根据数据的指示迅速定位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控制图和能力分析实现过程的可视化管控,对于短期和长期的过程改善非常有帮助,有效地减少了报废,避免了人工分拣和返工等带来的高额不良质量成本损失。”安德森补充说。事后分析对于了解为什么过去的某一时间发生了质量异常很重要;但要想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能够把握主动,在萌芽阶段提前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防范未然。

谈到中美企业间应通过哪些努力实现更有效的协同合作以及制造业质量控制的未来趋势,孙静教授表示:“事实上,我认为‘协作’既是目标、方向,它本身又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同其他国家(如美国)之间从技术到市场、从文化到政府和制度等方面,如果能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更有利于实现各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当前,对中国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是数据,而数据又来源于过程控制。因此,中国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领域真正腾飞的机遇将集中出现在未来5到10年。”

孙静教授还预测:“数据挖掘和管理领域在中国还比较年轻,但企业越来越注意到质量对于整个生产周期各个环节的重要影响,对质量的认识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企业高管层对质量认识的转变将会是企业管理者价值观上的转变。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升级,就必须数据先行。要想腾飞发展,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在中国市场快速变革的过程中,哪些企业能留下来,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质量认识。”

崔克在打造企业运营系统的过程中,就将质量意识融入其未来的发展计划。“崔克的企业文化之核心在于不断创新。下阶段,公司还将继续建立同六西格玛和精益相配套的完善的高级统计技术和方法体系。”安德森表示。

跨国制造企业随时面临经济、物流、运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其实非常简单。今天的先进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国际化布局的要求,能够适应几乎所有IT环境,能够快速实施并且操作简便。

随着基于数据而非主观经验制订商业决策这一战略方法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像崔克一样,将企业的质量和供应链质量提到新的高度。

“饮水思源”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概念,生动描绘出饮水人和水源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让我们认识到,全球化的商业创新和协作共享趋势势不可挡。而这一切,人们在2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这一变化并非未来趋势,而是已成事实。要想在竞争中取胜,5年之后才急起直追恐怕为时晚矣。

原文刊登在美国《行业周刊》(《Industry Week》)2012年5月刊

作者:麦克•莱尔 (Mike Lyle)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