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新时代,质量人的新挑战!
关键词:质量人、质量管理
导语:面对全球化竞争加剧、国家对大质量管理日益重视。客户需求近似苛刻以及企业转型等诸多严峻考验,“质量人”的称谓将更具挑战性。如何更好提升“质量人”的价值?质量专家为您详细解析。
2011年底的一次质量人聚会上、大家都在盘点一年的收获、总结一年的不足。在这群人中,除1/3左右的人说企业对质量重视外、其余的都在道苦水。大家普遍认为,在企业所有职位中,质量人的苦与累是最心酸不过的。为何会这样?有人把这一现象归结为老板不懂质量、不重视质量管理。而恰恰此时,有个质量人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我们老板就是不重视质量,为何产品还卖得供不应求?”
你看,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企业面临的现状吗?不重视质量的企业恰恰生意好,恰恰活得“滋润”的老板大有人在;而天天守在生产线、守在机台边研究过程是否受控,抽样检验的频率是2小时还是4小时的质量人说话又算老几?这恰恰也印证了质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急起来不要”这句顺口溜。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上升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量与质的不和谐、不均衡、不可持续性日渐明显。国家层面上已经开始了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而转型与升级对企业的影响及考验是巨大的。包括从战略、技术、管理与客户群等方面均要做出调整,所以这也是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发现许多企业虽年销售额达几十亿或更多,可是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角度来审视,则与同行业领先者相距甚远。而该类企业也多呈现产品质量成本居高不下等特点。众多的危机事件与频发的“质量门”,再次给我们吹响了重视质量的时代号角。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是趋势,也是时代的发展方向。企业应该从技术上、管理上去改变、去突破。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市场,通过管理要效益,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实现从红海到蓝海的战略转型。而在这条路上,质量是基石。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有序、健康与持久地发展下去。近期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是我国质量兴国战略的序曲。这不由得让我再次想起伟大的质量大师朱兰老先生的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中国大地已然拉开了“质量时代”的帷幕。
据中国质量俱乐部一项长三角质量人的调查反映,目前企业质量管理工作70% 还是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很多企业把检验作为质量把关的救命稻草,认为质量就是检验出来的。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依然觉得质量工作就是检验,出了问题理所应当是质量检验的问题。而质量人你提出:“质量是设计出来、是生产出来”时,似乎让众人感觉你是在推卸责任。这也使得质量人“里外不是人”,“在家受气,出去挨批。”而目前这种现状也是众多企业质量人的苦恼所在。让人有种貌似“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
所以在企业管理层面上要逐步建立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从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思维角度来层层构建企业质量管理预防与监控的网络。通过源头预防、过程监控与事后检验、把关等多种手段来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另据调查发现,目前从事质量工作的质量人90% 以上非质量管理相关专业出身。恰恰质量管理本身就是系统的管理,没有相关专业技术与管理背景的质量人很难主持与管理企业的质量工作,更难驱动质量改善与提升等项目。这种情况对质量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喜的是,中国质量协会等相关机构已分别对质量经理、质量总监等中高层质量管理人员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及相关资格认证制度;自2001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和人事部也联合建立了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0余年来,这些措施给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质量人才,也为我国的质量人才梯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过去靠广告推广、靠销售策划、靠不择手段、靠关系的时代已经逐渐远离,今后如要在市场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依靠质量。记得朱兰老先生还有过这样一句经典的名言:“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力武器。”这句话对今天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是格外的值得反思与品味。
面对全球化竞争加剧、国家对大质量管理日益重视。客户需求近似苛刻以及企业转型等诸多严峻考验,我们更需要从开源与节流两个维度去开创与提升个人价值,这个时期“质量人”的称谓也将更具挑战性。所以我们质量工作者更应该抓住时代的脉搏,努力夯实自身能力,因为现在正是我们质量人大展拳脚的时代。我们应当以全局化视角、从运营增值的层面去重新审视质量的价值,审视质量为组织、为社会带来的价值。我们应当让质量成为一种竞争力,成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质量俱乐部发起人 注册质量工程师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