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7大手法的发展历史

qc7大手法的发展历史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质量检测阶段,在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仅仅限于质量的检测,质量检测所使用到的手段是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百分百的检查,严格把关。在此期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它提出了在人员分工上的要求,把计划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中间还要有检查人员,进行监督。从开始的计划,生产,检查,到完成都是一套系统,刚开始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对保障质量起重要作用,所以把重心放在了工长上,被人们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再后来,人们又转移到了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的检验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所以又被称作“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实在成品中挑出废品的,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但是这样就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控制,预防的作用,如果一一检查就会增加检验费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所有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休哈特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了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废品不应该只有在事后检查出来,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好的产品,就应该及时预防,控制。 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它是质量从单纯的事后检验到进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站以后,统计质量管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用于美国军政部门,成果显著,随后又被很多厂商运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很多企业为了扩大规模,不仅用于军火的工厂,许多的民用企业也纷纷的采用这一方法,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陆续推行统计质量管理,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统计质量管理存在的弊端就是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让人们觉得高不可攀。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这也要求人们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在60年代出现了“行为科学派”,主张强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注重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发展,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企业都很注重产品质量的保障,都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的安全、可靠。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的为基础的一种。

从质量到卓越的第一步

下一步